当前位置 > 党团建设 > 正文

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发稿: 审核:惠乐 发布日期:2013-09-06 00:00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汪春花

 

假如我问大家你快乐吗?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很确定地告诉我你很快乐,还是会象那个有名的小品说的那样,你只可以保证你不哭。人们本能地认为个体拥有的能力、物质越多,就会有更多地快乐,但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事实不是这样。有位同学告诉我,在他小的时候,有人告诉他人最快乐的时候就是童年了,他不以为然,以为更大的快乐一直在前方等着自己,等自己迫不及待的长大了,发现快乐象是被施了魔咒一样,真的离自己越来越远。很多人都很疑惑,为何越长大越不快乐,我们都很想知道答案。

 

一、父母

如果父母知道我们将不快乐部分的归因于他们,不知会做何感想。他们无私的照顾着我们,为着我们的成长与未来殚精竭虑。从早期的结婚对象选择到刚刚受孕时的各种类型胎教,为的是给我们一个优良的基因,当我们出生了,各种营养品一勺一勺的喂养,胖了一斤长了一厘米都牵动父母的心,等我们刚刚开始会开口叫爸爸妈妈,他们就筹划着给我们做什么样的特长培养,更别说为了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他们在这其中的盘算远虑,承受的担心焦虑了,更有很多的爸爸妈妈感情已经破裂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而忍受着在一起。总之中国的家长是这个世界上最用心的家长,中国的小孩也该有更多的理由表现得更好,至少没有理由指责他们吧。的确,我们真的没有什么理由来指责爸妈,可就是因为爸妈做的太完美了,我们只好不快乐起来。

为什么,爸妈的完美和我们的不快乐又有什么关系呢?想必大家都很疑惑。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一个同学,就如上文所说的那样长大了,并进入了一个很不错的大学。生活丰富了起来,参加了一个艺术社团,发现自己居然如此热爱艺术,而且同学们都很欣赏自己的一些艺术创作。因为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时间,成绩不是太理想,爸妈开始做思想工作了:这些东西不能当饭吃,主要精力要放在学业上,这样以后才可以有一个好的工作。同学说我以后就想吃艺术饭了,爸妈吓坏了:什么艺术没有保证阿,好多玩艺术的人都混得不是很好,和科班出身的人比较没有竞争力阿等等,总之这样的想法想都不要想。其实父母也曾说你都大学生了,该自己做主了,但这是有底限的,这个底限要在他们设计好的路上走,不能偏离,如果能提前达成目标那就更好,他们呢也会理解性给你一些失败的机会,但完了你还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上路。说白了,你可以在学校里有点小个性小自由,但你得保证你的未来一片光明,别人出国你也要出国,别人保研你也得保研,当感情影响学业的时候你最好情窦永远不要开,但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得有一个最好有几个相当拿得出手的人选。总之父母给了你不错的基因不错的教育不错的环境,你就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发扬光大,不然就是愧对江东父老,愧对爸妈对我们如此无微不至的抚养。看到这里我们是否会意识到点什么,在这种付出的过程中我们俨然变成了父母的阿拉丁神灯,没有预期的试验结果,就会让父母伤心难过,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比父母对我们更好的了,我们怎可以让亲爱的父母的期望落空呢?于是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除了自己的喜好感受之外,我们还要加上父母的期望、感受,很多时候在这种爱的名义下,父母和我们双方都为对方活着,彼此以对方的开心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结果反而是大家都很不快乐。

 

二、社会化

当父母根据性别给我们穿上不同的衣服,玩不同的玩具的时候社会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化的结果使得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认同着相似的文化、信仰、价值观、道德、审美。太多的异类挑战着人们脆弱的神经,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于是社会有意无意地发展着一套体系,尽可能得影响着人们。不可否认社会化的过程对于维护和发展一个社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事物有好的方面就会有不好的,评判的过程产生了对和错,是和非,这种对错是非又影响到个体对自我的接受与否,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社会标准认可的个体就会感到不那么快乐,感到寂寞。比如当一个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成绩,没有好的学校;当一个男人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丰厚的腰包、没有卓越的能力;当一个女人没有美丽的容颜没有骄人的身材,当一个成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和车,当即将退休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职称就本能地感觉到缺乏,感到不快乐,因为有这些简单的线性推理过程,个体会认为自己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或至少在中等以上水平)就会快乐,于是开始了消除不快乐的征程,于是我们努力学习、拼命赚钱、不停充电提升自己、控制饮食、争取升迁等等,而这些行为的结果如果不那么地尽如人意又会产生新的不快乐,或是即便结果很好快乐也维持不了多久,因为水涨船高,社会的标准在大家的努力下又得到了提高。有个很好的例子可说明这一点。如在父辈年代能读上大学就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了,可渐渐本科已是家常便饭,于是大家开始读硕士,还不能保证有一个快乐的生活,于是读博士,可读到博士依然没有一个确定的未来,很多人真的很不快乐了,真的不知道错在哪?有人干脆不读这么多书了,可放弃的过程也很痛苦,就好像自己是个异类。追求社会认可的心态会倾斜着我们看自己的视线,对于自己没有的或是不足的我们如此的敏感,以至于我们对自己有的就比较的麻木了。比如在高中的同学看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令人艳羡的大学,成为所有同学的偶像,理应过着快乐的生活,所以当对他们抱怨在大学里不快乐时,那种不理解就是可想而知了。这些人对自己不快乐的归因就是别人有的而我没有,或是大家都有但有人比自己有更多,对快乐的追求方式就是要尽力的达到这种有,假如这种有是可以通过努力换来的话那还好,假如这种有是没有办法通过主观努力得来的话,这种痛苦感就会一直持续,抱憾终身。

 

三、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产生这样一种认知:我们的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运气,第一我们是否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父母,第二我们是否有一个包容的社会,假如不幸我们都没有碰上的话,那只能自认倒霉了。如果你这样想,那么还有第三个偷走你快乐的人,这个人就是自己。我们看到了影响我们快乐的因素,却除了抱怨什么也不作为,那就是对自己的快乐不负责任。比如明知道自己无法满足父母对我们的所有期望,却不去打破这种神话;一边很真诚地安慰同学他已经很优秀了,要快乐要享受,一边又不停地给自己鼓劲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快乐在下个征服的高山后,一边清醒地知道活在他人的评价之下,快乐将离自己更远,一边又投入到这种获得认可的无止境活动之中去,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真的需要,时间长了,无力感就会产生,从少快乐到没有快乐,最后到连不哭我们都保证不了。

心理治疗的很大功效之一在于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人们对自己生活进行反思以及再修通式的成长。从我们什么都不能到我们什么都能以致到我们可以能也可以不能是一个自然发展和自我成长相结合的历程。修通的过程在于发现那些阻碍我们快乐的模式以及信念并重建新的适应性的模式。挣脱我们习以为常的模式将是充满痛苦的,因为这种模式曾经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亲如手足。但因为告别这种受控的模式而带来的快乐也将是无穷的。

上一条:十八大会议精神要点解读 下一条:如何培养快乐的心理

关闭